li0627 发表于 2010-10-13 00:02

庚寅年寒露节气初候总结和二候展望

庚寅年寒露节气第一候(2010-10-8到2010-10-12),西风横槽旋转转竖,东亚遭受较强冷空气侵袭,东北入冬,大部地区继续向深秋迈进。
      
寒露第一候的候应是“鸿雁来宾”,意指秋寒渐渐明显,北亚的鸿雁大举向华北迁徙,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而来,成为北方地区的宾客。对于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而言,秋寒加剧,大致可以和候应切合。
      
此外,在降水方面,华南西南部的强降水趋于减弱,西南地区阴雨绵绵,云南的秋雨滋润大地,有利于蓄水以抗今冬明春的旱情。
      
现在先做寒露初候的环流小结。
      
1.北半球形势
      
在本候,极涡从偶极型向多极型演变,说明环流从稳定期转入调整期。候初,在东亚的上游,黑海切断和北欧阻塞这对偶极子趋于瓦解,阻塞系统西退;候末,北欧小槽加深形成新极涡,黑海切断汇入极涡引出的深槽之中,环流调整。
      
位于北亚的一个极涡中心大致维持,相关的横槽旋转转竖,引导低层一股强冷空气侵袭东亚地区。冷空气大致为东路,对东北的影响尤其巨大。随着上游阻切形势的崩溃,乌拉尔山脊重建并东移,东亚开始转为一槽一脊的形势。
      
副高开始转入反弹周期,在本候中后期加强西伸,控制整个华南。华南西南部(海南、粤西南)的热带低值系统减弱消散,但整体而言南海西部仍然是越赤道气流和副高东南气流的一个辐合交汇点,海上热带扰动活跃,但对大陆已无大的影响。海南的持续特大暴雨遂于本候结束,转晴升温。华南沿海也终于露出了自上候以来久违的阳光。
      
另外,孟加拉湾方向本候基本以槽位为主,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强劲,打通水汽通道,从云南大举进入华西地区。云南在西南季风大举进入和冷空气回流的条件下,本候出现了喜人的润物细雨,累积雨量也不错,有利于消除和对抗潜在的旱情。
      
由于冷空气长驱东下,而副高反弹,同时西南水汽通道顺畅,冷暖气流交汇明显。锋面云系在华北和江南都产生了明显的大雨,而冷锋给北方带来大范围降温,对南方也有一定的冲击。东北地区在经历这一波和后续极涡减弱流入导致的补充冷空气持续影响下,基本可以确定入冬,进而拉开东北亚乃至东亚的冬季序幕。
      
http://dp2eiw.bay.livefilestore.com/y1prbFxJ0S8EPIsGPr5cgplyZx4cr1UTCDVgl229pIpWU9mY1Kl_faksOY8RtgEd7CE_YJeAiYr7Eckv87oCqw0mYvBlOY3U5kK/nh500.gif?psid=1

li0627 发表于 2010-10-13 00:03

2.东亚高层形势(100hpa)
      
在本候,南亚高压的势力大为衰减,在候中期一度丧失了1668da闭合圈,在晚期才由于副高的反弹得以在中国南方重建一个单体闭合圈。大致而言,南高已经不具备单独控制和影响整个东亚地区环流的实力,势力仅限于30°N以南,与极涡成对峙形势。西风开始加强,南下幅度渐渐加大。
      
在候末,西风急流大为加强,以至于到100hpa层面都出现了大片急流区域。东亚中纬度地区的高空位势梯度,由于南高的反弹和西风的南下,呈增大趋势。
      
南高的南退有利于低纬度风切变情况的改善。预计在未来的第二候,孟湾方向和南海-菲东低纬方向,热带气旋有望活跃并获得较好的发展。孟湾的第二次风季,将是季节环流嬗变定格的一个标志。
      
http://dp2eiw.bay.livefilestore.com/y1pz8quCg-9ZdipVIM99uqHy0FfFSrS7blOkGehA63WUqKXa3SO-u3gMEts8sna7A0gmAJDwJzTVcMqU5le8kfakWDWcGJz9z7D/se100.gif?psid=1

li0627 发表于 2010-10-13 00:05

3.东亚中层形势(500hpa)
      
从连续天气图动画可以看出,本候东亚中层环流的一个特点是西风小槽异常地频繁和活跃。在移动出海之前,这些小槽都没能加深,仅仅只有同相叠加振荡的趋势。西风的主力是在北支,南支主要是孟湾的槽位激发振荡,以及高原上空的小波下滑发展而来。随着后期副高的反弹西伸,南支势力浅化明显。
      
若以西风南支作为槽底,整体而言本候的西风南下程度是比较厉害的,抵达南岭。在副高西北侧的低值系统的呼应下,华南地区本候大部分时间都以阴天为主,气温回升乏力,直到副高完全控制后才改观。
      
副高还朝带来东南水汽;孟湾低值活跃引入西南水汽;冷空气带来冷性气团,前波冷高带来回流——因而,候前期从西南地区、后期向华北和江南方向拓展,发生了明显的降水。
      
作为西风主力,北支槽由于是极涡旋转引出,势力强劲,冷平流也很强大。北支主要影响40°N以北,给长城以北一般带来剧烈的降温天气,东北尤甚。各波小槽在入海后同相叠加加深,形成东亚大槽,给日本及以海洋一带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
      
http://dp2eiw.bay.livefilestore.com/y1p8cgxkqrpObaF78yKe5Id-yFZxQOdepmv8dqV5iUk3mZrZ2wmPpreYzAz4lpJTACFx2IETPkSIKDbYiSWy453M7-qI-2YEs_G/se500.gif?psid=1

li0627 发表于 2010-10-13 00:07

4.东亚低层形势(850hpa)
      
在本候的东亚大陆低层环流,前期是前一股冷高出海的过程,中后期是由于极涡横槽转竖带来的强冷空气的影响。由于孟湾方向西南暖湿气流相当活跃,在850hpa分析上,高原上空本候大致维持一个虚假的低压(由于海拔高度的原因,实际上这个低值系统并不存在)。北亚在极涡对应的副极地低压影响下,多风雪;密集的温度梯度位于副极地低压的西南方向,冷空气遂从关键区入境侵袭东亚,路径偏东,在华中方向有明显冷舌侵入。
      
南海西北部的TD在本候,仍在低层维持了一段时间,但最终由于副高反弹和压顶而消灭。副高的返乡带来南海方向的东南水汽,孟湾维持水汽丰沛输送,其中一支甚至输送到了北方,支持华北北部的大雨。在冷舌渗入的情况下,西南涡东移发展锢囚,形成切变,给南方地区带来比较明显的阴雨。
      
候初东亚东岸的西风前槽,槽前低层有温带气旋发展,并有海上副高的东南太平洋丰沛水汽补给支持,从而给日本及以东海洋带来比较强的风雨影响。候末在水汽支持下,锋前的气旋东移发展,主要影响东北地区,也开始锢囚,路径较为偏北。
      
http://dp2eiw.bay.livefilestore.com/y1p9ERAev8kkd3OGX8Db67dJxreDFccyiXq8Ja5cLuUX3QwMOYhZ2ItXXB1yyWYlO4RVH7WZ3yeJeGrZNAabUSPZ52BJV4xvMZd/se850.gif?psid=1
      
降雨主要和低层大气环流相关,可以作为各系统演变发展的一个对照和参考。
      

li0627 发表于 2010-10-13 00:08

5.东亚地面气压场
      
本候的主要活跃系统如下:
      
候初的日本以东的冷高入海变性,变为地面副高;大陆东岸有一个弱的冷高维持,并在后一股冷高入侵时东移入海逐渐变性。
      
本候主要的冷高从关键区入境,经过蒙古东移,到候末分为双中心,前中心在华北境内。此冷高的过程最高气压在1030hpa以上。
      
与极涡对应的是副极地低压,过程最低气压为990hpa左右。
      
最主要的温带气旋是10-12日从日本发展的温带低气压,逐渐加强;蒙古低压和华北锋前低气压也分别在候前期和候晚期锢囚。
      
南海西北部在候前期还维持一个TD,但后来湮灭。
      
孟湾方向为热带扰动或季风低压槽控制,引入西南气流,从而印缅和云南方向多阴雨。
      
http://dp2eiw.bay.livefilestore.com/y1pxB1m3latai3LIclLOQODUg9zfjiWTuEzml1mtddq5ETOd9twzjCFG36DPAOdV6VpbbdgzPyYjhPJM9ZN_JMm6snhjfor1Slj/sesurf.gif?psid=1

li0627 发表于 2010-10-13 00:10

最后我们来进行寒露二候的简单展望。
      
承前所述,东亚目前已经转为一槽一脊的形势。在寒露的第二候,中亚脊是主要的阻塞系统,一方面阻滞白海方向的极涡新生副中心的东移,使其旋转转入极地;另一方面,它的东移迫使在北亚的极涡原副中心减弱东下,流入东北亚地区,形成冷涡,给东北持续的冷空气影响。
      
北印度洋方向维持泛低值系统,由于南高的反气旋高空辐散,孟湾方向可能有气旋风暴产生,汇入南支槽中。这个气旋风暴和初旋有一样的指导季节转变的指标意义。
      
由于极涡残存冷涡的流入,后期东亚大槽重建,给副高以一定的打击。在96h后的模糊数值演算信号中,可以看出当前的数值一报是认为副高随后反弹西伸,进而给后期的热带气旋以西行路径的引导。但是,我们也该预料到数值可能的偏差。在大槽打击的情况下,不排除副高断裂形成鞍型场,或者槽底直接勾引强台风转向而去的可能。
      
在寒露第二候,随着南高的南下和热带辐合带的再度活跃,热带气旋将活跃和发展起来。此时,越赤道气流和西南季风仍有一定的势力,加上西风槽,有可能会给台风带来双急流辐散通道。除了孟湾之外,南海和西太平洋在这一候可能形成两个台风,其中比较有看头的是1014号台风暹芭。超大型猛烈能否出现?这是这一候给我们的些许遐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庚寅年寒露节气初候总结和二候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