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0-1-2 00:58

全国寒潮和持续性雪灾中长期预报宏观技术要点

一、全国寒潮中期预报宏观技术要点

1、乌拉尔山脊位位置

《天原》等气象学教科书,告诉我们寒潮形势的欧亚环流各种形式,但没有提供半球环流形式。
   
所谓寒潮,就是时间序列上变温剧烈的天气过程,那么,必然需要一个强烈的引导气流,这个引导气流的产生,来自于环流调整。
   
东亚区域要产生寒潮,就需要西风带下游阻塞的前提下,上游乌山脊位出现调整,从而干扰下游环流导致波动。
   
乌山脊位位置位于乌山以东时,其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快速传播到东亚,此时需要留意上下游配合下,寒潮的随时发生;当乌山脊位位置位于乌山以西时,其扰动传播对于东亚来说,是遥远而分散衰歇的,这时在中期时间尺度内,不存在发生全国寒潮的可能性,但不能排除区域寒潮的可能性,视乎环流阻塞位置配合和扰动强度。(乌山脊位位置位于乌山以西,其实应该称为欧洲脊更合适)
   
所以乌山脊位位置是判断中期寒潮可能性的关键所在。
   
2、低频振荡
   
当乌山脊位偏西,但是太平洋脊位出现强烈阻塞时,代表着半球热力场出现极端不平衡,应该留意这个阻塞引发的动力传播和热力场次生调整,所以预报关注点,转向中长期的低频振荡。
   
3、极涡和北极涛动
   
乌脊是大陆脊,虽然热力上依靠印度洋,但相关性不如两大洋脊直接。所以乌脊是个被动脊位,更依赖于两大洋脊调整过程和极高的反馈。
   
冬季,当北极涛动(AO)处于负值期,即是极涡分裂期,这时的半球经向状态有利乌山脊位发展;但当北极涛动处于正值期,极涡盘旋于极地,不利乌山脊位发展,如图(12-2月500HPA AO形式气候统计)。所以有些研究人员和气象爱好者,将AO作为中长期预报依据之一。
   
但是,AO正值期可以因为贝湖脊位更新而发生较大区域的寒潮;而负值期,可以因为极涡分裂后主要流向北美,东亚并不发生较大区域的寒潮;而AO调整期,可以因为乌山脊位更新而较大区域的寒潮。
   
所以AO趋势,只是一种宏观统计,对于研究气候变迁更有意义。中长期预报可以作为参考,但是关键是阻塞位置和阻塞位置的低频振荡变更趋势。
   

二、持续性雪灾中长期预报宏观技术要点
   
1、冷源和水汽的同步持续性

冷源持续性来源于西风带上下游持续阻塞下不断微调,戏称冷空气境外“生蛋”,那么,乌山脊位必须具备能持续存在并偏东的条件,从而以小波不断干扰下游。
   
水汽持续性方面,乌山脊的频繁小波,首先制造了东亚频繁东风回流的水汽条件;同时,由于乌山脊偏东,巴湖槽发展,有利西风绕流,孟湾槽位入海,提供了南支水汽通道。
   
这种冷湿同步持续性的形成条件,是比较苛刻的,需要大气中的多因子共同反馈而构成,目前人类认知水平很难做出中长期的准确判断,只能按海温距平分布做出短期气候的概率判断,但也只是概率而已,比如2009年2月,就因为平流层爆发的极端性,变成冬梅雨。

寒潮是经向过程,冷源占据绝对优势,而持续性雪灾是冷暖对峙过程。所以,冬季在冷源进入发展期南摆时段,或衰退期北收时段,是需要关注的时期。
   
2、里海冰雪反馈和AO临界点的疑问
   
在2008年雪灾时,我们可以看到里海区域的积雪,导致切断而诱发了乌山脊的持续存在和南支入海,那么,里海区域冰雪导致的环流反馈,是否是东亚一种持续雨雪的形式?所以里海附近区域的积雪,目前成为气象爱好者冬半年的关注区域。(与印度洋海温和巴湖槽有关)
   
另外,AO正转负值期的临界状态,是否更有利这种异常持续条件的产生,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寒潮和持续性雪灾中长期预报宏观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