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10-1-2 01:18

企业气象经济障碍初述

江门日报于12月11日,做了题为【江门气象经济有点“冷”】的报道,见附录。这是国内媒体对气象科学应用的正确宣传,而从该报道调研的实用性角度分析,个人认为,这是我国应用气象一篇划时代的文章。

这篇报道涉及食品企业的推广应用气象时的障碍问题。为什么江门气象科技服务人员会选择食品企业作为服务推广对象?可能与我这几年在气象论坛的活动有关。这是一个跨行业横向应用的技术问题,估计国内除了我,能清楚食品企业气象应用技术的,估计几乎没有,故对障碍实际要点简要分析如下,以供气象部门和食品企业参考,以后再找时间和机会做进一步分析。
   
1、“天时”的概念

由于历史和大环境原因,在推翻传统的过程中,国人已经淡薄于“天时”的概念,这属于意识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体现气象经济的实际效益,不是靠几个数字就能引起人家的兴趣,必须有大量的效益实例作为宣传资料。目前国内的气象经济事实是大量存在的,但处于萌芽期,比较分散,这需要气象部门省局以上的单位,集中有实际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泛泛而谈的资料,缺乏专业性、实用性和系统性,所以没有说服力。

2、气象预报的实用性缺陷

国内气象预报,几年来在防灾信息上已经逐步到位,中期预报也扩展到5天。但是,对于企业,还需要精细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报,以及概率预报。

精细预报公众服务目前有所发展,比如天气网上,今年出现了日间和夜间分开的预报,这是一个进步。但是对于企业来说,这远远不足。生产工艺跟天气密切相关的农副食品企业,需要知道的是:今天哪时会下雨?哪时会多云?哪时开始有太阳?日照时间是多少?这样才能计划逐日生产调度。

短期气候预报对企业更为重要,比如食品企业,许多是涉及农副原料的,而农副原料大多数需要提前订货,而且大多数一年只有一个产季。那么,至少需要知道的是,当季对该农产品构成危害的各种极端天气概率是多大?从而决定各阶段的进货时间和进货量,达到利润和企业对市场的供货稳定性的配合(不是什么原料都有期货,期货也未必满足企业竞争要求)。

官方在短期气候预报的机制是非常坚硬的,在多年的应用中,我敢说官方短期气候预报对我一点作用都没,如果不是我会点气象气候,官方的短期气候预报甚至足够误导企业运作。

举个小小的实例,精灵兔衣着馆,为什么前月推出【这个冬天不太暖】的活动?这个靠现在的官方预报就做不到,连备货运作都会出问题。

而对于食品企业,如果凭官方预报而做出企业运作方案,还不如随行就市,风险更小,这是现在没有企业会需要官方预报的原因所在。

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提供概率预报,并按气候动态及时纠正预报,这是目前官方难以做到的,至少,现行业绩评估机制就制约了发展。

3、媒体和官方气象论坛的误导

媒体在气象方面的报道相当混乱,世纪气象建坛以来就曾多次严厉指出误导公众的报道,甚至有些误导危及生命安全,如对追风者的吹捧。而混乱报道的根本原因,是媒体滥用私人关系,缺乏职业道德约束,包括官方大型媒体。

官方气象论坛管理不善,都是提供一个网络平台,科学引导没有在平时持续投入和积累。中国网民是相当混乱的,整天呆在网络是些什么人群?

所以,必然导致科普目的适得其反,变成妄想类聚集平台。

这样,当企业气象信息需要者进行网络搜索时,看到的是一片“气象疯子”景象,前几天甚至有主持人问气象爱好者:你们的“预报”,是不是猜的?

可见在媒体和官方气象论坛的负作用下,公众对气象爱好者的印象极差,如何让公众觉得气象有什么用处?

世纪气象建坛以来为什么不顾流量,采用强硬手段打击妄想类人群?这就是原因。

admin 发表于 2010-1-2 01:19

附录

江门气象经济有点“冷”
http://e.jmrb.com/m/2009/12/11/10/m_223519.shtml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2月8日晚,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共同主办的“愿景与行动——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首个赴气候变化峰会的中国企业家代表团在论坛上发表了“我们的希望与承诺——中国企业界哥本哈根宣言”。

  在此背景下,气候和气象问题、气象经济等热点也引起了我市市民和企业家的高度关注。

  近日,记者从江门市气象局了解到,江门的气象经济如今依旧“有点冷”。

  “感觉江门企业的气象经济意识还比较淡薄,对专业气象服务缺乏认识。”江门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袁锡沛说。

  A 气象信息成为市场竞争“秘密武器”

  前不久,蓬江区荷塘镇的一些虾农,因为对突然的天气变化估计不足,准备不充分,结果导致全镇500多亩虾塘的罗氏虾全部被冻死,虾农们苦不堪言。虾农李师傅说:“要是早点知道天气变化情况就好了。”

  “气象经济对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或雪中送炭的好事。”袁锡沛如此形容气象经济。

  气象经济,简单说,就是与天气等气象预报服务有关的各类经济活动的总和。西方经济学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指出,气象投入与产出比为1:98,即企业在气象预测方面投资1元,可以得到98元的经济回报。袁锡沛说,很多行业都与气象信息关系密切,如农业、饮食、电器、服装、医药、交通、旅游等。气象信息既是人们衣食住行的参考,更是各行各业规避风险、提高效益的指南。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很多行业开始重视气象信息,如农业部门利用气候对地形的作用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商业部门利用气象预报进行经营活动等,都会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据悉,江门嘉联商场多年来十分重视气象预报,他们在组织采购、销售时,都会考虑气象因素,使服装销售能根据天气预测提前抢占市场。掌握气象信息成为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秘密武器”。

  山咀码头承担着来往上、下川岛旅游度假区各航行船只的安全管理工作,每遇航线所经海面未来可能出现8级以上大风时,就要停航。停航自然会给旅客造成极大不便,也时常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该码头运用气象信息平台指导航线服务以来,科学减少了停航天数,挽回了不少经济损失,有效地提高了效益。

  B 气象专业服务在江门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气象服务几乎全是公益性的,而且服务形式单一。后来,随着各行各业对气象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大城市的气象台根据用户需求,自发地尝试开展有偿的专业气象服务。

  我市气象部门的工作设备在上世纪80年代还比较简陋,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所改善。近年来,满足社会具体需求的气象专业服务开始出现。

  500千伏台山电厂至香山站送电线路工程江门东1标段线路长度为19.749千米,此工程在西江水面上施工,施工期受短时强对流天气、热带气旋活动、冬季强风等恶劣气象条件的制约和影响。2005年,江门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承担了广东省输变电工程公司500KV台香线路工程气象保障工作。此类气象保障工作包括天气趋势预测、短期天气预报、短时突发性灾害天气监测,为施工单位安全施工、合理安排工期、掌握工程进度提供必要的气象支撑。2005年12月,江门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顺利完成了相关气象保障工作。

  2006年9月15日,联合国专家组一行将抵达开平市,对开平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与村落”进行检查验收工作。应开平市碉楼办的要求,开平气象台从8月30日开始,对9月上旬、中旬天气进行跟踪预报。整个过程中,该台共发出了4期《天气报告》、4期《重大气象信息快报》,提供了有效的天气保障。

  台山气象台近年来为台山市林业局、供电局、粮食局、自来水公司、地方公路站、鳅鱼角电站、盐场、园林酒店、保险公司、农科所、钢丝绳厂、水产种苗场等用户提供主动、及时的专业气象服务,各用户均觉得物有所值,更加坚定了使用该台气象服务的决心。

  C 企业气象经济意识仍较淡薄

  “目前,与气象部门合作,主动要求提供气象信息服务的企业还比较少。只能说,江门的气象经济还处在幼苗状态。何时能长成参天大树,还很难预料。”袁锡沛说。

  江门的大多数企业的气象经济意识还比较淡薄。食品行业原本就与气象情况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江门市气象科技服务人员曾主动联系新会区的一家食品企业,提出为该企业进行气象服务需求方面的调研,但该企业似乎兴趣不大。

  记者询问江门多位企业家,他们很少关心气象情况。有的虽然关心,但一般只听听天气预报,并没有意识到专业气象信息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采访时,袁锡沛告诉记者:“有的企业负责人总担心我们预报不准,在寻求合作时有顾虑。其实,气象预测要达到100%的准确率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世界难题。尽管如此,气象预报对企业还是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江门市气象台副台长管勇认为,气象经济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大城市的气象经济意识普遍较强,比如广州,很多企业都很重视气象情况,气象经济的市场空间比较大。江门的企业普遍气象经济意识不强,在主动使用气象信息、提高经济收益方面做得不够,而且以往气象信息多以公益形式出现,公众习惯了享受免费气象信息,对于有偿服务并不十分认可。更普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对天气情况并不关心,甚至包括农业、食品等方面的一些企业,与气象部门之间很少沟通、交流。

  D 应加大推广气象经济力度

  “预计:未来两天受潮湿气流影响,我市阴天到多云,早晚雾气稍浓。本周内没有明显冷空气影响。建议:关注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预防流感。空气湿度大,雾气稍浓,能见度较差,请注意交通安全。”这是江门气象局网站上12月9日15时更新的温馨提示。

  在江门市气象局的网站上,记者看到,该局的气象服务有电视天气预报、气象信息综合利用、专项气象服务、12121天气自动答询热线、天气手机短信、专业用户气象信息远程终端服务等,其中,只有专项气象服务、专业用户气象信息远程终端服务等与气象经济有关,其他都是公益性服务。

  业内人士指出,相比发达国家成熟的气象服务,我国的气象服务产品在“深、广、细、活”方面显得远远不够。目前气象服务部门自身也存在一些体制上的问题,比如,现在的气象台仍在沿袭以往的事业化运作模式,有偿服务还只是成本补偿的概念,远远不能适应开发新产品的要求。尽管气象部门现在提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需求的“无缝隙预报”,但由于开拓市场力度不够,很难真正实现服务价值满足个性化、差异化需求。这一情况在我市同样存在。此外,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也是气象经济普及的一个薄弱环节。

  江门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中心目前只有几名工作人员,人手紧张,与企业接触也比较少。“今后需要抽出人手,加强专门气象服务方面的宣传和推广,使之进一步得到社会的认同,改变人们传统的气象信息需求观念,让企业和市民真正认识到掌握气象信息的好处。”袁锡沛说。

  如今,市民对气象预报的要求越来越高。袁锡沛,管勇都认为,气象部门可以在搭建高技术预报业务平台上下功夫,加强与各行业技术部门的合作,精心制作各行业所需的专业气象预报产品,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与精细化,从与气象相关度大的行业入手,挖掘巨大的潜在需求空间。

  在气象问题日益受重视的今天,我市应该亦有必要加大推广气象经济力度。 (文/本报记者 吕胜根 李玲玲 图/吕胜根)

  ★相关链接

  气象经济效益日趋明显

  在江门,越来越多的项目已尝到气象经济的甜头,其中,与城市交通、环保、供电、保险、建筑安装、信息公司、粮食与商品储运销售、工农业生产、衣食住行等相关的气象信息,运用最为广泛。

  电力企业:南方电网、江门电化厂、国华台电等电力企业,在夏季用电高峰期,根据气象中心提供的天气情况,进行合理调度,确保全市生产用电、百姓生活等不受影响,合理节约了用电资源,这也等于创造了经济效益。

  水利部门:江门市三防办、蓬江水利局、潮连水利所等部门通过江门气象台提供的专业服务,在台风、暴雨等灾害天气来临前,及时进行防洪防汛安排,为全市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最大限度地减少因为气象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交通部门:市公路局、市交通局、航道局、市政局等户外作业施工部门,通过气象信息平台,做好水路、陆路交通施工安排,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合理的施工时间,从而减少因为天气问题而造成的工程损失等。市汽车总站根据气象情况,进行班车调度,保障旅客安全。

  江门部分大中型项目:目前,在江门区域内已建或在建的大中型民生工程中,包括已建成通车的滨江大道、中江高速,在建中的轻轨工程等,这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都享受过卫星、雷达等高科技实时天气监测预报服务,对这些工程的安全建设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本报记者 吕胜根 李玲玲)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气象经济障碍初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