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后来附言: 昨天晚上咨询几位好友的意见,一致认为本篇对于风迷而言,过于浅薄;对于风盲而言,过于深奥。 所以今晨早读改换策略,除了介绍今日发生的日全食之外,还讲解凤凰的灾情状况,并尝试现场讲解如何看雷达回波情况,普及一下气象常识。而且,开始我相信由 于公司同事成员的来源(好几个来自粤东,一个来自江西鹰潭,均受凤凰相当影响),加上珠三角最近的天气感受,应该是很有发挥余地的,怎料还是…… 总结一下本次主持早读的教训,归结问题。类似的问题,应该也适于有心推广普及气象常识的人向身边的人传授的情况,务须注意;同时对于职场新人而言,有的问题,也必须重视。 问题如下: 1.拓展过多,时间把握不好。由于确定的主题过多,显得也有些杂乱,时间分配不好,而且最终严重超时。而且,没能先预留出给同事提问答疑,交流互动的时间,相当失败。 2.即使改换了策略,以我个人所认为的最为通俗的话来讲解,依然被评价为过于深奥,超出大家的理解范围,让人听了云里雾里。由于平常接触的主要是虚拟世界 的广大风迷,我对于现实情况中人对气象常识的接受力和认知力太过乐观,这在以后必须引以为戒。不要轻易高估别人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后如果写普及推广的 文章,切忌自以为是,使用超出寻常人能理解的词汇。 3.没能考虑到“客户”——听众的感受,也没有顾及他们的需求。突然发现我们气象爱好者的孤独。大家所在意的,不是回顾,甚至也不是灾情,他们对事不关己 的过去式,是很漠然的。他们可能只是想要知道,下来的天气会是怎样,如此而已!这样的情况下,基本的天气资讯,也就是气象台的天气预报,似乎已经足够,只 是他们可能甚至连收听预报都觉得懒得去做。在这样的观念下,即使你有授之以渔的理念,实际操作还不如授之以鱼。因为他们的需求,并不是你打算要给他们的。 这对于职员来说,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你用错了方法,带来的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没有市场。这不得不慎重。必须从自己想象的空间中走出来,去实际调研了解别人的感受,弄清楚他们——潜在的“客户”的需求,然后对症下药。 4.过于以自我为中心,急于展现自己,将自己所知的学识和资讯和大众分享,殊不知过犹不及。没有事情能够一蹴而就,想要慢慢提高大众的气象常识和防灾意识,即使从身边人做起,也得一步一步地来,用滴水去穿石,而不是用火烤。 听众的评价基本是:承认我“有才”,沟通也没有问题,言语字句清楚。但是,问题更多,应该改进。 就此,我个人总结一下教训,并提出改进的方略。 1.一次性讲授内容过多,可以转为分若干次早读来讲解。一口吃不成胖子。 2.点到为止即可,对于可能难以激起多数人共鸣的枝节的扩展,没有必要去展开,甚至可以完全不去提及。 3.应该确立一个中心主题,这样才有的放矢。像本次早读这样分散主题,弱化吸引力,结果当然只能讲到有的同事真的睡着了。 4.把握好时间,预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听众提问,通过答疑来交流。这样的互动,可以提高大家的融洽度,同时使得听众更倾向于接受讲演者的观点。 5.假想自己也是一员听众,而且是什么都不懂的,置身处地设想一下,感受将是如何。从而根据体会,改变自己讲授的方式和方法。 6.必要的调研是必须的。如果你所说的内容是一个阳春白雪的东西,受众范围太少,那就不要去想让它成为下里巴人。谨记,谨记。 留在这里,以供自己和阅读者参考。希望能有人和我感同身受。 更多数据、评论与讨论,请见原帖: http://www.21cma.net/thread-1851-1-1.html |
巅峰
巅峰
巅峰
原帖由 yz0330 于 2008-8-1 10:52 发表
:y1 :y2 :y3 :y11
昨天晚上咨询几位好友的意见,一致认为本篇对于风迷而言,过于浅薄;对于风盲而言,过于深奥。
所以今晨早读改换策略,除了介绍今日发生的日全食之外,还讲解凤凰的灾情状况,并尝试现场讲解 ...
GMT+8, 2025-8-18 14:00 , Processed in 0.0210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