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tom.hp” 的主要分析 其实冷空气对台风强度的影响关键就在于热带气旋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能量来自水蒸气冷却凝固时放出的潜热的能量收支。 冷空气典型特点就是干冷,露点低。且露点和气温相差越大,也就是大气越干燥,对于遇到不同性质的气团,直减率差异性导致垂直方向上温度差异性也就越大。如 果冷气团的气温在对流层抬升过程中始终低于周围气温,因此无法析出水汽,也就没法释放潜热;且遇冷下沉,低层辐散,在被TC吸入旋转过程中冷却TC的暖心 (因为TC暖心的形成条件就是暖湿空气环绕中心旋转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热能在中心附近垂直分布,热带气旋内各高度的气温都比气旋外为高),所以对于TC的低层辐合来说是一个负反馈,故大气是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这个和冷高压控制下的晴天为主的天气状况吻合。 因此可以看出,变温越大的气块,对于TC一般是负反馈作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是减弱TC强度。 但是有一种特例,如果变温不大的气块(比如弱冷),其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要小,抬升过程中其温度可以在对流层的某个高度高于周围大气的温度,因此容易析 出水汽而释放潜热,这点对于TC来说的确是正反馈;但是同时由于西风槽南下,势必对于TC来说,中高层面气流方向是相反的,因此对于TC来说是高空流出, 说白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TC的旋转,这点对于TC来说是负反馈。因此能量的变化存在一个输入输出,如何解出收支平衡的函数是关键。 对于变温6度作为一般临界点同意老将的说法,这个其实在通常情况下是一个充分条件,有之必成,但是无之未必败(比 如变温5度的环境下,也可能在对流层中不会和环境直减率交汇,新手不妨想想交汇的含义)。所以对于24小时变温1-4度,应该说是一个经过长期统计的大致 数值,具有大概率性。但是影响因素实在太多,比如海面温度、大气本身对流都可以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是否具有普遍适用性今后还需要通过数值的计算来证明。 最后扯开说一下冷空气和TC交汇时候出现的理解误区。 通常情况下,当地面冷高压和TC相遇,气压梯度值增大,气流变化率增大(即气流运动的加速度变大),因此在TC的西北部区域(北半球来说)风力有时可以更强,冷高压和TC之间由于存在强大的气压差,加上冷高压地面空气密度大,且前者低空辐散,后者低空辐合,因此很容易被气旋吸引增加南下分量,故冷空气的影响力往往大于数值预期。但是这并不表明冷空气导致该TC的强度增大,因为TC是深厚的高空天气系统,近地面的天气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出其整体的改变。 (相关内容请看:http://www.21cma.net/thread-3307-1-1.html) ![]() |
原帖由 tom.hp 于 2009-5-6 21:21 发表
根据部分会老鸟提的问题“直减率越大,应该大气越不稳定”,这点貌似和上面所说的“冷高压直减率大”存在矛盾,这边我解释说明一下。
的确,乍看起来有些矛盾,但是其实是有机的统一。冷高压直减率大,并不是特指 ...
原帖由 kitty8123 于 2009-5-6 22:00 发表
对“冷高压在遇到TC以后导致的变温比当时周围环境直减率要大”还是不明白。。。
变温比直减率大?概念都不一样= =
“直减率”指的是竖直方向上的温度梯度
如:汕头
1000hPa 位势高度106m 22.6℃
925hPa 位 ...
GMT+8, 2025-8-18 14:00 , Processed in 0.0234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