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示  小贴士:百家前沿版文章,只代表作者的探索和观点,未必符合主流科学,请注意鉴别

查看: 9657|回复: 23
收起左侧

[百家前沿] 探索洋流气流对现在地球地貌的形成的以及所谓板块的奥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3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示:正统理论认为地貌是板块突变的,但违背事实和证据!地球在没有海水(38亿)之前的结构肯定是一样的,或者差不多的岩石圈,也就是上面花岗岩和下面玄武岩(当然有最原始地貌)!但经过海洋的洋流冲击,海洋的原来的花岗岩被冲走了,甚至有部分玄武岩也被冲走了,这也是洋底一直是新的(洋底随时被冲走物质能不新吗)!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海洋被冲走的物质(花岗岩和部分玄武岩)去哪里了?我们在大陆上找到了答案:大陆有66%的沉积岩!按照海洋和大陆三比一(33%),海洋物质搬到大陆刚好是大陆的二倍,也就是66%,难道这是巧合吗?那么这些海洋物质通过什么方式搬走海洋的冲积物的?那就是气流!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二股大洋气流交汇地才会形成大山脉!也才会有我们研究陆相地质的年代的沉积岩,否则只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我们研究什么陆相地质年代?


欢迎阁下进入一门新的科学体系,流动力的力学知识将带阁下到一个全新的科学世界!


流动力应用之四:地球板块的奥秘
     周

内容摘要
  通过对流动力的了解,以及对洋流的流动力和气流流动力的分析,地球的板块实际上是流动力所造成的,地球根本不存在板块构造学说的所谓真正的板块,更没有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所说的大陆漂移!洋流冲积出現在的海洋,冲积物形成了现在的大陆,而气流吹走物质的地方形成了平原和盆地以及凹地,气流吹积物形成了高原,高山,丘陵,所以气流形成现在的大陆地貌,这也是现在海洋只有玄武岩层,而大陆多出沉积层的原因,而这些洋流和气流的流动力也是造成地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流动力,板块,洋流,气流,地震
基本概念  
1. 1 流动力
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任何物体都会有流动的趋势,从高温流向低温,从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从高压到低压,那么这个流动趋势就存在一个流动的力,把这个流动的力称为流动力,用字母F表示:
F= k Tρg / P  (注:此公式为原创,未经作者同意不得引用)
1
这里k是修正系数
g为星球对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T为此流动物质温度
ρ此流动物质的浓度
P为此流动物质所受的压强
当然如果把浓度ρ换算成密度ρ则ρ可以写成nρ
则公式可以写成:F= k T nρg / P                  1-1

这里n为此物质的量(分子的数量或摩尔数)
ρ为此物质的在空间密度
1.2物体的流动力和重力比较的三种状况:

1)当物体的流动力在重力方向大于物体的重力时:
       Fmg                                         2

物体就会飘在空中(如气体)

2)当物体的流动力在重力方向等于物体的重力时:
       F=mg                                          3

物体就会处于地表或相对平衡状态(如液体)
3)当物体的流动力在重力方向小于物体的重力时:
       Fmg                                         4

物体就会降落在地表面上(如固体)

2.地球真的存在板块吗?
  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回答魏格纳大陆漂移是否正确。魏格纳是根据大陆板块之间的吻合而提出大陆漂移!那么吻合是否真的是漂移造成的?我们随便找张图来看看:
  
  从图中我们很清楚的看到,我们如果移除了河流,河两岸也是吻合的,难道我们能说这边河岸是对岸漂移过来的吗?显然不是漂移过来的,而是河流的河水流动力所造成的!同样的道理,地球的海洋 板块也是洋流的流动力所造成的,根本就不是大陆漂移的!
  难道我们有勇气承认河流不是板块,不是漂移,难道就没有勇气承认洋流就是板块,就是漂移是错误的?图中的大西洋跟河流有什么区别?

3.现在海洋的形成
  地球形成45亿来,在没有海水(38亿)之前的岩石结构肯定是一样的,或者差不多的岩石圈,也就是上面花岗岩和下面玄武岩,当然这是地球最原始的地貌,也就是地球当时全部是大陆地貌!
  随着38亿后海水的逐渐产生,地球又被海水慢慢覆盖,有些地方经过海洋的洋流冲击,海洋的原来的地貌花岗岩逐渐被冲走了,甚至有部分玄武岩也被冲走了,这也是洋底一直是新的(洋底随时被冲走物质能不新吗)!随着海洋越冲越深,地球的海水逐渐开始聚集到海洋里!那些没有被洋流冲击或少被冲击的地方逐渐露出水面成为我们看得见的大陆!这就是大洋地壳的厚度越来越小的原因,平均仅为6-8公里;大洋地壳最上面是很薄的海底沉积物,向下只有玄武岩一层(花岗岩已经被冲走,甚至玄武岩也被冲走一部分)。


   任何物体都存在流动力,而当物体的流动力在重力方向等于或小于物体的重力时,从上面讨论知道,除悬浮的物体外,其他物体就处于地表!而在地球上,海水就是这种小于等于重力的物体之一!
   从流动力的定义我们知道:流动力不只是一个方向,不光在重力方向,在其他方向一样存在!我在《地球自转的奥秘》中说过,地球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太阳,而地球赤道附近是太阳能接收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说地球赤道附近的流动力也是最大的地方,那么洋流就会从赤道附近向二极流动!在北半球洋流由南到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北方向!而在南半球洋流是由北到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南方向!
  所谓的海洋板块就是在这样洋流的流动力下形成的!  


太平洋的洋流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太平洋的洋流在赤道开始向二极流动,在北半球洋流由南到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北方向!而在南半球洋流是由北到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南方向,在南极洲冲出一个缺口。从图中清楚的看到如果我们把太平洋拿掉,那么两岸大陆是吻合,那么这个吻合不是因为板块漂移的原因,而是因为洋流的原因!这和河道的河水的流动力冲出两岸是一样的道理。而所谓的太平洋板块就是太平洋洋流流动力所造成的冲刷痕迹。

  
大西洋洋流

  从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大西洋的洋流在赤道开始向二极流动,在北半球洋流由南到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北方向!由于大西洋自身比较小,洋流的流动力不是很大,在西北地区受墨西哥湾和Caribbean Sea以及太平洋影响而转向正北方向!而在南半球洋流是由北到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在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南方向,在南极洲冲出一个缺口。从图中清楚的看到如果我们把大西洋拿掉,那么两岸大陆是吻合,那么这个吻合不是因为板块漂移的原因,而是因为洋流的原因!这和河道的河水的流动力冲出两岸是一样的道理。

印度洋的洋流


   印度洋因为没有跟太平洋和大西洋一样南北相通,而且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影响,洋流相对来说比较乱。但总体来说,在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北方向!在南半球的洋流是向西南方向,同时也有向南方向,甚至向太平洋方向走的(所谓印度板块就有部分印度洋洋流跟太平洋洋流相汇处形成的)。
北冰洋影响不到所谓的板块,这里就不做讨论
4.现在大陆地貌的形成
  那么现在有一个问题?海洋被冲走的物质(花岗岩和部分玄武岩)去哪里了?我们在大陆上找到了答案:大陆有66%的沉积岩!按照海洋和大陆三比一(33%),海洋物质搬到大陆刚好是大陆的二倍,也就是66%,难道这是巧合吗?
  海洋洋流将海洋冲击物冲向大陆,如图:


  洋流从海洋中脊处(蓝线处)开始把海洋的冲积物向各大陆版块输送冲积物形成各个大陆块!洋流冲积物形成了各块大陆。中脊只是水流比较规律的地方,而水流不规律的北太平洋和北冰洋根本就没有中脊!


大西洋和太平洋冲积成了南北美洲, 印度洋和大西洋冲积成非洲大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冲积成欧亚大陆,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向南冲积成南极洲!

  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搬走海洋的冲积物的?那就是气流!所以我们才会看到二股大洋气流交汇地才会形成大山脉!也才会有我们研究地质的年代的陆相沉积岩,否则只有花岗岩和玄武岩,我们研究什么陆相地质年代?这也是大陆地壳通常有三层,由三种不同成分的岩石组成。最上面是沉积岩层(这是大部分海洋冲击物形成的占),向下依次是花岗岩层和玄武岩层(这是地球最原始地貌的岩石层)!
  而气流逐渐将洋流的冲积物形成我们现在的大陆的大地貌(沉积岩层),气流吹走物质的地方形成了平原和盆地以及凹地,气流吹积物形成了高原,高山,丘陵,如图:

沙漠气流形成现在的沙漠地貌!

而气流却形成了大陆主地貌,也就是在地球原始地貌(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地貌)基础上加上了沉积岩地貌!
气流吹走物质的地方形成了平原和盆地以及凹地,气流吹积物形成了高原,高山,丘陵,所以气流形成大陆地貌这也是海洋只有玄武岩层,大陆多出沉积层的原因。

41二股海洋气流形成大的山脉
我们先看看非洲板块和印度板块同欧亚板块的分界阿尔卑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是由大西洋和印度洋北上气流和北冰洋南下寒流所交汇形成的,因为气流带去大量的物质,当二股气流相会时,双方的速度被减慢,大量的物质因为没有强大气流流动力的推动而降落,久而久之就形成山脉!其实很好理解,家里只要几天不扫,就积满灰尘,一年不清理,就有厚厚的一层,那么如果上亿年不清理,会出现什么情况?
所以根本就不存在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分界,自然也谈不上板块了!

  
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太平洋和北冰洋南下寒流同印度洋北上气流所交汇形成的,因为气流带去大量的物质,当二股气流相会时,双方的速度被减慢,大量的物质因为没有气流流动力的推动而降落,久而久之就形成山脉!所以根本就不存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的分界,自然也谈不上板块了!

由于太平洋气流到喜马拉山脉已经是强弩之末,跟印度洋气流相比要差一点,所以印度洋气流把印度半岛大量的物质堆积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XX藏*高原(印度半岛形成了印度大平原),就好像印度板块“插入”了欧亚板块一样,而太平洋气流把中国东部物质和塔里木盘地物质也堆积到*青XX藏*高原!*青XX藏*高原成了真正的“高原”。




同样的道理,从图上看,也根本就不存在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分界,自然也就谈不上板块了!

5.中国地貌的形成

中国的地貌在全世界来说是比较特殊和复杂的,世界的地貌我就不一一说明,我们就以中国的地貌特征来说明地貌是怎么形成的
5.1平原的形成

平原一般都是一个大的气流所形成,所以一般在沿海地区相对比较多!如印度洋气流所形成的印度大平原,太平洋气流所形成我国的中东部大平原,大西洋气流所形成的南美洲大平原和北美洲大平原,北冰洋寒流所形成的欧洲平原和加拿大大平原,以及印度洋和大西洋形成的非洲大平原,印度洋和太平洋气流所形成的澳洲大平原。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实际上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可以合成一个平原,我就称他为中东部大平原。

我们先看看东北平原是怎么形成的


东北平原主要是南部气流(渤海,黄海以及太平洋)向北行走遇到蒙古寒流而形成的平原,而南部气流带走的物质(被带走物质的地方形成平原,这里就形成东北平原)向西和蒙古寒流形成了大兴安岭山脉以及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向东和日本海气流形成长白山山脉,向北和东北气流形成小兴安岭山脉。
  
中东部大平原的形成:

中国大东南方向的气流(太平洋气流)把中国的一个中东部大部分的物质带走形成了中东大平原,包括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而这些被带走的物质形成了*青XX藏*高原,蒙古高原一部分以及黄土高原的大部。气流顺着甘肃走廊还形成了塔里木盆地。

5.2盆地的形成

盆地实际就是几个大气流相交汇的旋转气流所形成的地方。



东南方向的气流跟从印度洋经缅甸泰国云南的气流在四川形成交汇,这二股气流交汇旋转形成四川盆地,然后整个大东南方向气流汇集到甘肃,沿甘肃走廊到达*新XX疆*,受蒙古寒流以及西北寒流以及印度洋气流的影响形成了塔里木盆地,部分东南气流和从四川上来的印度洋气流形成了柴达木盆地,而部分东南气流和蒙古寒流形成了准葛尔盆地,相对来说柴达木盆地和准葛尔盆地旋转气流较少,盆地只能说是一个凹地!

5.3高原的形成

高原可以说是平原和盆地的副产物,因为平原和盆地被移走的物质要么形成高山,要么形成高原!*青XX藏*高原就是印度大平原,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以及中国中东部平原被气流移走的物质所形成的。其他高原就没有必要说啦。

5.4山的形成

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大的气流(大洋间的气流)形成大的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那么小的气流就会形成小的山脉,如形成东北平原的气流就形成了长白山山脉和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山脉,形成塔里木盆地的气流就形成祁连山,昆仑山和天山等山脉。其他山脉就不再多说了!除了气流形成山以外,还有部分山沟和河流是由雨水和河水所形成的!
正因为气流形成的现在的大陆地貌,一般迎着气流方向(沿海)要受较大的气流,被带走的物质也多,地势就降低,随着气流流动力逐渐降低 ,气流所带物质也开始逐渐降落,地势也越来越高,到最后遇到另一股洋流达到了最高(大山脉),这就导致了地势从沿海逐渐往内陆延伸增高(我国的地势地貌从西往东逐渐降低)!


所以大部分现在地球地貌都是由流动力所形成,而大陆地貌主要是由气流所形成!

同时雨水,风化(也是导致沿海地势低的原因),河流等也逐渐形成各种小地貌
看看云南的地貌,就是一副生动的气流图:





我在《云南为什么干旱及如何解决》说过云南的三条水汽通道:摘录
到云南的水汽主要有三条:
1
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上来的水汽经泰国,老挝,缅甸东部到达云南,这条水汽输送是主干线!!而泰国和云南森林的破坏也是云南干旱和泰国洪涝的主要原因之一!
2
从印度洋上来的水汽经孟加拉湾过整个缅甸到达云南,而缅甸中部森林完全破坏也阻碍大量水汽输送到云南!
3
从南太平洋的上来的水汽经南海过海南沿越南北部和广西到达云南!
从图上看,云南的地形地貌就是一副很生动的气流图

6.地震的形成
地震的实质就是地质受力运动,也就是受流动力和重力的作用结果!而最关键当然是流动力,从下面图中可以看到,地震的地区一般都集中在洋流和气流交汇的地方,而地震频发最集中要算洋流最大的地方,如太平洋洋流边缘处(如下图)以及气流最集中的地方,如喜马拉雅山脉!




太平洋洋流最激烈的边缘处,也是流动力冲击最大的地方,也是地势差较大的地方。这些地方流动力大,自然也是地震的频发地区!



喜马拉雅山脉同时受印度洋气流和太平洋气流以及北冰洋南下的寒流,承受着巨大的流动力影响,所以这些地方也是地震频发的地方!
详情请看周强的《地震的奥秘》
总结:  
地球不存在板块,同样大陆漂移也是错误的 !而所谓的板块只是地球的流动力(洋流和气流)所造成的一种表象而已!错误的板块理论,使我们研究地震走了很多弯路!所以正确理解板块产生的原因,也就能正确解决地震,避免地震。

地球的初貌本身是由花岗岩的和玄武岩组成,很少的沉积物,只不过洋流把海洋的地球物质(花岗石层)冲积成了大陆!
大西洋和太平洋冲积成了南北美洲,
印度洋和大西洋冲积成非洲大陆,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冲积成欧亚大陆,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向南冲积成南极洲!

而气流却形成了大陆主地貌!

如果只有一股大气流,一般形成平原和凹地比较多!
如果交汇气流旋转了,容易形成盆地和凹地!
而堆积物过多的地方形成高山和高原。
如果是洋流的大气流相交汇,就容易形成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等。
如果气流较大面积较大相交汇气流,容易形成山脉!
当然如果气流较乱,容易形成丘陵地带!

这是海洋只有玄武岩层,大陆多出沉积层的原因

同时风化,雨水,江河一般也能形成小地貌。

2012-10-2草于沈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3-1-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我 一样被 主流理论洗脑,但每每考察和研究一个地方总是发现跟主流理论相矛盾的!

我 从98年开始实地考察实地求证,一路矛盾着,一路痛苦着,最后我完全从 主流跳出去,换一个角度重新研究,大路忽然开朗,所有的 事实证据放上去,几乎没有矛盾!我通过大量的实验和 数据测量,终于推导出我 的 核心理论---提出流动力,并数学建模F= k Tρg / P,其他的 就是去 应证我 的理论是否符合而已 !
发表于 2013-1-4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呵呵。

其实板块构造学说,近年随着卫星监测技术和勘探技术发展,质疑挺多的。

楼主的F= k T nρg / P,差不多等于内能除以液体高度的意思,跟临界突变或者说“大爆炸”很相似。
发表于 2013-1-4 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没猜错的话,楼主试图以该公式为基础,从地质密度、气压柱、气温,算出地震或破裂临界系数
发表于 2013-1-4 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了老将的评论,没看周强的文章,哇。。。深不可测。。难道有。。。后来就看楼主的结论,恍然大悟,小学科普没学好,地球的结构没弄清楚,楼主当地球是''巨蟹55''星球。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4# 将臣

谢谢领导!这么晚还没有休息啊,要注意身体啊!

   现在还有大量的事实和证据需要收集!
发表于 2013-1-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观点貌似还可以证明地震和气流之间的关系,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乎?

任何事物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楼主不知道是否接受这个思路?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科普没学好,地球的结构没弄清楚,楼主当地球是''巨蟹55''星球5# endone

呵呵,科普学的好,洗脑洗的切底就不会来质疑了!

阁下是 搞气象的,对气流应该比较熟悉,我就问阁下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大山脉都在海洋气流的交汇处?要不是印度洋在北半球少,对北半球的非洲影响少,大山脉一般就都靠西部了,为什么?为什么地势走向都是逐渐从沿海一直延伸到大山脉逐渐抬高?如果没有气流作用,按重力的削高就低原则,山脉和高山以及高原应该越来越低才对,为什么扁扁相反?陆相沉积岩越来越多呢?那么这些陆相沉积岩是怎么上去的?等等。你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7# tom.hp
楼主这观点貌似还可以证明地震和气流之间的关系,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乎?

阁下真聪明,就联想到这些了!很佩服
  能量的转换就是通过来力实现的,那么这个力是什么力?气流和 洋流的动能是哪里来的力?地球所接受的太阳能和月球的反射能到哪里去了?等等问题,我们思考过了吗?

   海洋地震主要是洋流的流动力的作用,陆地地震主要是气流流动力的作用!别小看气流的威力,一次台风的威力相等于几万颗原子弹的威力,汶川地震也只相当于5600多颗原子弹的威力而已!洋流的威力就更不用说了,气流只不过是海洋一小部分的水汽蒸发的而已!

  大家知道赤道周边是接受能量最多的地方,那么赤道海洋就会将接受的能量向二极和深海输送,要输送就必须有力!这个力就是流动力:F= k Tρg / P,能量将海水升温,必然导致温度发生改变,那么流动力就会发生改变,有力就有运动!
   所以能量的变化就会引起力的变化,有力的变化就容易地震,这也是二极几乎没有地震的原因(没有多少能量)!而力只有被阻才会引起地震,所以那些被阻的地方(地势差特别大的地方)就容易引起地震,而平原,凹地相对来说就很少地震(除非刚好在风口地方如海城,唐山)

任何事物都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楼主不知道是否接受这个思路
这是必须的,我就是一直追寻 能量守恒定律才找到流动力的,因为其他任何理论都可能错,但能量守恒是不可能错的!
发表于 2013-1-4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佩服老一辈,在基础知识、设备、人力物力支持缺乏的背景下,探索方法也像模像样。

近年的破碎实验,也是类似那公式。

关于板块构造说,类似质疑是许多的,包括火山下地幔勘探,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我没记错的话,我们当年教科书,并不是只有板块构造学说这种假说。

而且这个学说存在“初始场”说不通的BUG。

台风与森林,也是近年研究热门的,我近日业余时间不多,再找时间拜读。
  
   
真正的多元,并不会也无需将多元挂在嘴边,因为色即是空,万法朝宗,花开五叶;

将多元挂在嘴边的,必然是当成旗帜使用。
  
  
应该知道,人类许多探索,意外发现才是质变点。

有依据的探索,我任何时候都支持,不管结果对错和深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8-18 14:07 , Processed in 0.02556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