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0-2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盆地的孤立无霜区 林之光
近代以来 ,四川盆地一向称“天府之国”。其主要意思是说那里自然条件优越 ,物产丰富。说到“天府之国”的形成原因 ,依作者之见 ,气象条件乃是最主要的。本文且不说 ,与东部同纬地区相比四川盆地较少大范围旱涝灾害和风灾等气象灾害 ,这里只说盆地里冬季温暖、霜雪罕见 ,农作物无霜期比东部地区长得多。那么四川盆地冬季究竟比盆地外暖到(霜雪少到)什么程度 ?
我们可以用盆地内的泸州 ,和同纬度盆地外的湖南常德、江西鄱阳、浙江衢县来做一比较。泸州最低气温低于 0 ℃的日数 ,年平均只有 0. 4 天 ,而盆地外三站却都有 23. 0~23. 4 天之多;泸州历史上曾出现过的(瞬间)极端最低气温仅零下 1. 1 ℃,而常德、鄱阳和衢县三地分别低至零下 13. 2 ℃,零下 8. 2 ℃和零下 10.4 ℃。由于盆地内零下低温很少出现 ,所以盆地内才霜雪罕见。
例如泸州全年平均有雪仅 1. 5天 ,而盆地外三站分别多达 12. 7 天 ,6. 1 天和8. 9 天。白霜日数相差更大 ,泸州每年平均霜 2. 5 天 ,而常德 ,鄱阳和衢县分别多达 26. 1天 ,28. 7 天和 31. 3 天。至于全年无霜期(根据白霜统计) ,盆地内泸州只有不稳定的 15 天 ,而盆地 外三站则多达 91~107 天 ! 而且 ,四川盆地中即使偶尔有雪 ,时间也很短 ,且边下边化 ,在温暖的地面上积不起来。泸州有短时积雪的日子每 10 年平均还不到 1 天;而盆地外三站每年平均都有积雪 5~8 天左右 ,而且还曾有可使汽车、火车不能行驶的 30 厘米以上深雪(最深可达 35 厘米 ,而泸州只有2 厘米) !
最有趣的是 ,每当强冷空气南下 ,大陆霜冻区南界在东部已经迅速南推到华南地区甚至华南沿海的时候 ,盆地中(有时是盆地中南部)却常仍然可以无霜。也就是说 ,在大陆广大霜冻区中常常出现一个温暖的孤立无霜区。这也可从以下这个事实间接得到证明 ,即如上所述泸州历史上的极端最低气温仅零下 1. 1 ℃,而广东沿海的阳江和广西沿海的北海却反比泸州更低 ,分别为零下 1. 4 ℃和 1. 8 ℃。要知道这两地比四川盆地中的泸州要偏南 830 公里之多。实际上 ,由于四川盆地中海拔比同纬东部地区平均要高出 300 米左右 ,因此如果把泸州订正到东部地区的相同高度 ,那盆地内冬暖和霜雪罕见的程度就更显著了。
四川盆地特别冬暖 ,以致冬季中出现孤立无霜区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四川盆地周围的山脉阻挡了北方冷空气的入侵。因而同纬度东部地区冬季中多树木叶落 ,青草枯黄 ,气候属北亚热带;而盆地内隆冬仍满目青翠 ,郁郁葱葱 ,为中亚热带气候。盆地中盛产怕冷喜暖的柑橘和橙子 ,而同纬东部平原地区则根本没有栽培的经济价值。特别是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温暖时期 ,四川盆地冬季更加温暖 ,以致可以生长南亚热带水果荔枝。所以宋代苏轼才有《荔枝叹》诗说 , “永元荔枝来交州 ,天宝岁贡取之涪”了。诗中说 ,汉代宫中的荔枝来自两广南部的交州 ,而唐代就来自四川盆地南部的涪州了。
当然 ,由于四川盆地周围山脉还不够高 ,只有 1500~2000 米左右 ,因此盆地内外的温差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明显减小。例如根据电子探空仪观测 ,地面上成都(盆地内)比武汉(盆地外)一月平均气温暖约 4. 8 ℃(已订正到相同海拔高度) ,而 1000 米高度上盆地内外温差减小到 3. 3 ℃,1500 米高度上锐减为 1. 5 ℃,2000 米高度上就基本上一致了。
四川盆地暖(空气)湖 ,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这是因为 ,一是在经度上它位于西伯利亚寒极之南 ,冬季中有强大的寒潮冷空气;二是四川盆地纬度比较低 ,冷空气到此厚度又已大为变薄 ,且盆地周围山脉没有大的缺口 ,因而阻滞作用十分显著(我国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因为纬度高冷空气厚度大 ,且西北部有缺口 ,因此冬季中反成为了一个典型的严寒冷空气湖 !)世界上没第二个盆地有类似四川盆地的地理气候条件 ,因而世界上也就没有第二个像四川盆地那样的大面积孤立无霜区。上世纪 80 年代末 ,日本地理学家立正大学新井正教授见到作者的专著以后 ,乘来华之便 ,专门到作者单位找我确认此事 ,连连说“太奇妙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