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提示  小贴士:百家前沿版文章,只代表作者的探索和观点,未必符合主流科学,请注意鉴别

楼主: tocom
收起左侧

[气象辩论] 人造全球暖化的骗局是怎么一回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1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将臣 于 2008-12-21 12:47 发表

——不是哦,有极地卫星图片的,塌6座够多吧?又如今年的威尔斯金冰架开始坍塌,大大快于变暖说的预计速度。


天诛地灭了,塌了6座!你这样把个例一个个炒作起来,不是科学,是媒体炒作。我给出的南极温度历史研究你不置一词,却那这些感官性的自然现象来做文章。有本事,象北极那样,计算面积。还有证明一下几十年之前,南极从来没有所谓的“冰架坍塌”,也从来没有冰架“粘合”。

中世纪是什么时段?


http://en.wikipedia.org/wiki/MWP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was a time of warm weather around 800-1300 AD during the European Medieval period

[ 本帖最后由 tocom 于 2008-12-21 14:0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1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次,就算真的造成暖化,也不一定是坏事。暖化是好事。中世纪温暖期是人类文明繁荣的时期。
中世纪温暖期只是欧洲的局地气候,对于东亚是不成立的,中国只有隋唐成立。
——你怎么知道是局部气候?这个说法不过是AGW用来扭曲事实的谎言
中世纪是什么时段?
——The Medieval Warm Period was a time of warm weather around 800-1300 AD during the European Medieval period

1.欧洲的中世纪,在欧美被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一个生产力停滞不前的黑暗时代,能叫繁荣?
2.800~1300年,正是从唐朝走向没落,到蒙古人征服南宋的这一段时期,连年的战争(中间仅缓气一下而已)也算“繁荣”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

古代社会对气候的依赖~~不用我说了吧
没有冷期的话,是什么力量促使北方游牧民族远离故土,而且旷日持久地南下入侵?好好的干嘛不在家里呆着?


PS:经常换IP的问题,LZ还没回答我哦
发表于 2008-12-21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com 于 2008-12-21 14:02 发表
天诛地灭了,塌了6座!你这样把个例一个个炒作起来,不是科学,是媒体炒作。我给出的南极温度历史

研究你不置一词,却那这些感官性的自然现象来做文章。有本事,象北极那样,计算面积。

灭地诛天了,塌了6座竟会是炒作,冰架坍塌也可以“不是科学”。

你给的“南极温度历史研究”网址尾缀是“.com”,我E盲一个,你弄个杂志来让我看什么?数据有误我也无法区分。

南极温度是变冷说的关键论据,我告诉你怎么回事吧:
是细分上,南极西南极趋暖明显,东南极却没升温,中国的长城站趋暖明显,而中山站振荡中没明显变化。后来应用80年代以来的卫星遥感,极区地表温度趋冷,半岛区温度趋暖明显,而卫星遥感因为轨道等因素,也存在误差。甚至,主流数据认为,过去50年来南极半岛西部的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0.5摄氏度成为地球上气温升幅最大的地方。这样还是一片混乱。

再后来变冷说支持者干脆取了南美南部靠近南极大陆架一个叫【Punta Arenas】的站点,来说明气候变冷和冰层变厚,只是,该站点位于非冻区和二大寒流:秘鲁寒流和合恩角寒流交汇处,能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冰架坍塌入海行不?

(该站点位置:http://maps.google.com/maps?q=-53.00000000,-70.84999847

还有证明一下几十年之前,南极从来没有所谓的“冰架坍塌”,也从来没有冰架“粘合”。

拉森B冰架,是1.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以来从没坍塌过,主流研究认为是万年来最大规模的冰架坍塌;现在正在不断坍塌的威尔金斯冰架,年代最少的部分,也在几百到上千年之间;今年,北极西北、东北航道解冻通航,主流研究认为至少是12.5万年以来首次同时融通。

这些观测事实和研究结果,你可以推翻,但是,必须有事实,反过来,请证明:目前的冰架坍塌不是几百年尺度最剧烈的时段。(对人类有重要影响的气候变迁时间尺度,在几十到几百年之间)

另外,你的北极海冰面积哪里来的?本论坛一直有北极海冰面积监测追击,夏季连极点都差点融掉,哪里大了?拿这两年冬季的海冰面积跟前几年做比较?
发表于 2008-12-2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com 于 20-12-2008 16:41 发表


你这话,就如同指责蝴蝶效应里面的蝴蝶对30里地以外的降雨有罪一样。

其次,就算真的造成暖化,也不一定是坏事。暖化是好事。中世纪温暖期是人类文明繁荣的时期。

呵呵,溫室效應加上大氣層的保溫功能當然是好事,不然咱們都不用活了。可是,全球暖化卻不見得是好事了。
LZ,你是因為歐洲在中世紀暖期比較繁榮才有這結論?但別忘了,中世紀暖期造就了蒙古大帝國大舉入侵歐洲。
再者,我說清楚一點吧,是過量的溫室氣體有罪。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itty8123 于 2008-12-21 17:50 发表

1.欧洲的中世纪,在欧美被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一个生产力停滞不前的黑暗时代,能叫繁荣?
2.800~1300年,正是从唐朝走向没落,到蒙古人征服南宋的这一段时期,连年的战争(中间仅缓气一下而已)也算“繁荣 ...


嗯,可能又是翻译的问题。MWP, Medieval Warm Period 就是800-1300 AD,这个没有什么好说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0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ethk 于 2008-12-21 23:48 发表
可是,全球暖化卻不見得是好事了。
LZ,你是因為歐洲在中世紀暖期比較繁榮才有這結論?但別忘了,中世紀暖期造就了蒙古大帝國大舉入侵歐洲。 ...

暖化有罪的证据就是这个?
過量的溫室氣體有罪。


“过量”的证据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将臣 于 2008-12-21 21:38 发表
灭地诛天了,塌了6座竟会是炒作,冰架坍塌也可以“不是科学”。

看不出来这个什么关键指标,除了感官性,耸人听闻以外。
你给的“南极温度历史研究”网址尾缀是“.com”,我E盲一个,你弄个杂志来让我看什么?数据有误我也无法区分。

Nature.com,是著名的《自然》杂志。你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无知了。

另外,你的北极海冰面积哪里来的?本论坛一直有北极海冰面积监测追击,夏季连极点都差点融掉,哪里大了?


去年的冰盖情况数据来源,贴主原文里面有链接,请你自己认真找一下。今年的北极冰盖最低点继续同比增加: 2008年的北极海冰融化季节结束。今年北极海冰面积的最低点比去年增加了39万平方公里,或9.4%!媒体和官僚机构们却在继续北极海冰面积融化到了创纪录低点的谎言

上面的链接直接引用了National Snow and Ice Data Center (NSIDC)的数据和说法:

Despite overall cooler summer temperatures, the 2008 minimum extent is only 390,000 square kilometers (150,000 square miles), or 9.4%, more than the record-setting 2007 minimum.

细分上,南极西南极趋暖明显,东南极却没升温,中国的长城站趋暖明显,而中山站振荡中没明显变化。后来应用80年代以来的卫星遥感,极区地表温度趋冷,半岛区温度趋暖明显,而卫星遥感因为轨道等因素,也存在误差。甚至,主流数据认为,过去50年来南极半岛西部的气温平均每10年上升0.5摄氏度成为地球上气温升幅最大的地方。这样还是一片混乱。

拉森B冰架,是1.1万年前新仙女木事件以来从没坍塌过,主流研究认为是万年来最大规模的冰架坍塌;现在正在不断坍塌的威尔金斯冰架,年代最少的部分,也在几百到上千年之间


请提供链接再论。

今年,北极西北、东北航道解冻通航,主流研究认为至少是12.5万年以来首次同时融通。


从你的“12.5万年”这个彻底的谎言来看,前面关于南极冰架的歇斯底里说法也靠不住。北极西北、东北航道解冻通航是本世纪30/40年代就有的事情。

著名气候学家Roy Spencer写道:

We make a big deal out of the “unprecedented” 2007 opening of the Northwest Passage as summertime sea ice in the Arctic Ocean gradually receded, yet the very warm 1930s in the Arctic also led to the Passage opening in the 1940s. Of course, we had no satellites to measure the sea ice back then.


时代杂志在1940年10月30日的这篇著名的报道:

Master Mariner Henry Asbjorn Larsen knew then that he had turned Point Barrow into the Bering Sea. He knew that he had done what no other man had done: navigated the legendary Northwest Passage from west to east and back again.

其他链接: http://www.damianpenny.com/archived/010065.html

[ 本帖最后由 tocom 于 2008-12-22 04:32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2 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暖化有罪的证据就是这个?

前面说过,环境温度超越生物生长最适温度范围都不行

“过量”的证据呢?

IPCC2007年报告中:2005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值已经远远超出了根据冰芯记录得到的六十五万年以来浓度的自然变化范围(180至330ppm),你拥有比冰芯钻探更先进的技术?

看不出来这个什么关键指标,除了感官性,耸人听闻以外。

引用你的发言而已。你前面还有N次,麻烦数一下N=?,礼尚往来,我还得奉还N-1次。

Nature.com,是著名的《自然》杂志。你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无知了。

哦,确实“著名”,报道过突破光速300倍。据说美国的《科学》杂志还刊登“华南虎”,你这么崇拜杂志,想必也很崇拜周正龙?

今年的北极冰盖最低点继续同比增加: 2008年的北极海冰融化季节结束。今年北极海冰面积的最低点比去年增加了39万平方公里,或9.4%!媒体和官僚机构们却在继续北极海冰面积融化到了创纪录低点的谎言

真博学,拿今年跟去年比就能证明几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难怪变冷说支持者说目前的研究和应对措施在浪费金钱。

请提供链接再论。

这些主流资料随便搜下关键词就有,但注意看官方网站,不要看杂志,很容易搬只华南虎上来。
另外问下:你主流知识都不知道,怎么就懂非主流学说了?

接下来的英文写些什么?都说我是E盲,IPCC报告尚需提供中文版。注意是“同时融通”,是不是拿单一航道来说话?

HKO就有IPCC的中文、英文报告,这些报告是目前人类数千名科研人员花了N年的成果,你先看看再来。

另外,楼主高论一大堆,来预测下短期气候检验一下如何?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将臣 于 2008-12-22 07:52 发表

前面说过,环境温度超越生物生长最适温度范围都不行


什么范围?20世纪,100年,温度有升有跌,总体上升了0.6C。超出范围了没有?就算按照IPCC的歇斯底里,温度“将”上升2C,超出范围了没有?你的范围的界限在那里。

引用你的发言而已。你前面还有N次,麻烦数一下N=?,礼尚往来,我还得奉还N-1次。

所谓的冰架破裂,就是非关键指标。我的发言里面如何把自然现象,非关键指标说成关键证据了,请你指出来。

哦,确实“著名”,报道过突破光速300倍。据说美国的《科学》杂志还刊登“华南虎”,你这么崇拜杂志,想必也很崇拜周正龙?


我一点也不崇拜《自然》杂志。据我所知《自然》近年来已经被AGW狂热分子所控制,搞起了政治正确。但是,即便如此,《自然》至少要比一般的大众媒体要可信度更高。

真博学,拿今年跟去年比就能证明几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难怪变冷说支持者说目前的研究和应对措施在浪费金钱。


1,关于北极冰盖,从来主张的都是这两年的回升现象。因为北极冰盖有滞后效应。
2,你说的几十年尺度的气候变化,也就过去三十年的暖化区间。在往前去,对于北极冰盖,也是没有卫星数据。

另外问下:你主流知识都不知道,怎么就懂非主流学说了?


从你说的什么北极几万年才通航一次的谎言(引用如下)看,你的“主流研究”说法很成问题。还是具体指出一个来,再议。

今年,北极西北、东北航道解冻通航,主流研究认为至少是12.5万年以来首次同时融通。


IPCC的中文、英文报告,这些报告是目前人类数千名科研人员花了N年的成果,你先看看再来。

IPCC是一个政治团体。关于IPCC的问题,请看原文“8,科研过程的腐败”,部分文字:

8,科研过程的腐败

IPCC的标准工作规则这样规定:

    (科学报告)被工作小组或委员会批准以后,如下的改变是允许的:用来确保科学报告与政府政策综述或概要一章不矛盾。

IPCC 的科学报告部分,据称是按照写科学论文的标准,经过“同行审议”后的一篇“科学论文”。但是按照上面的官方工作规则,被审议批准后的“科学论文”,竟然还可以被改动,并且,是因为要“符合”政策而更改。这就像是为了政治目的而修改事实。不仅如此,到底什么内容被修改了,IPCC拒绝公开。这是政治影响科研的腐败实例。

[ 本帖最后由 tocom 于 2008-12-22 09:04 编辑 ]
发表于 2008-12-2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媒体关于两极变暖的消息LZ是一概否定,可以这样说,只要不利于变冷说的消息就是假的,是不真实的。而变冷的消息都是科学的。感觉LZ有些唯心主义了。对于我们这些民间人士也包括LZ在内是没有机会弄颗自己的卫星去测量两极冰架变化的。只能去参考各机构的数据,可是如果说以自己的观点去分辨数据的话又怎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请LZ客观的去看待问题。我再提供一则新闻:http://news.sohu.com/20081222/n261340563.shtml。这是记者亲眼看到的东西,应该和政治没有什么利益关系,如果非要说这些也都是假的话,那我们真的没有必要在这里争论什么了。因为只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就是不服你!所以,目前全球温度正在上升的现状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再争论已经没有任何的意义。我觉得不如把精力好好投入到为什么全球气温会上升的问题上。温室气体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其中二氧化碳的作用又是多大?除了温室气体造成的升温,潜在的其他因素还有哪些。这些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探索的。而如果非要在已经是事实的东西上争论太多,真的是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另外关于IPCC关于全球升温幅度的问题上个人感觉信不信由自己。因为真正温度上升的因素都没有找全,何来幅度的结论呢?这是一个狠复杂的问题,所以IPCC提供的将来全球升温多少度只能是一家机构的参考值。你如果不认同的话,可以拿出你的论文和结论来。说服大家是要证据,全球数亿人,媒体也是数千家,如果想成为媒体的主流观点,想成为全球人民的主流观点谈何容易,仅凭AGW所谓“伪科学言论”又怎能这样蒙蔽大家呢?现在不是中世纪的欧洲,不是那种不开化的年代,更没有教会的迫害,想要统一和强迫灌输某种思想光靠AGW又怎能办到?所以,无论AGW再怎样鼓吹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的力量,只要是站不住脚的,没有根据的,人们也不会跟着他的思想走的。正是全球很多科学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所以才形成了一种主流思想。在当今科学比较发达的时代,尤其是信息时代,要想做到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几率很小的事情。希望LZ能再次审视自己的论点和正论过程,是否真的是基本无懈可击。如果本论坛上都无法说服大家的话,那你的论点只能是孤芳自赏,就算是“勇敢”拿出来的话也只能是贻笑大方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8-18 15:15 , Processed in 0.02201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