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78|回复: 11
收起左侧

[气候监测] 2009年平流层增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2月的平流层增温很明显,哪位看到过研究论文吗?从T90-T60来看,Jan 21至 Jan 27, Feb 09至 Feb 16满足SSW条件,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增温呢?
发表于 2010-1-2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被问倒了,等斑竹或大A来回答:QQ/43
发表于 2010-1-4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 xqinshan
我是菜鳥.. 不太清楚你所說的條件~
從JMA介紹的網頁就將SSW分為小型(Minor)和大型(Major):
The warming is called a "Minor Warming", when the polar temperature increases more than 25 degrees in a period of a week or less at any stratospheric level. If the zonal-mean temperature increases poleward from 60 degrees latitude and the net zonal-mean zonal winds become easterly at 60 degrees latitude at 10-hPa (32 km) or below, it is classified as a "Major Warming".

小型SSW是指在一星期時間內極地平流層任何高度上出現25度的增溫
大型的SSW是指在北緯60度以北出現增溫,10hPa以下平均緯向風變為東風

09年1-2月的增溫如果看NCEP(圖1:10hPa--60N-90N) 平均溫度是只有一個峰值;如果看NCEP(圖2:10hPa-50N-90N)平均溫度最低是則有兩個峰值...
如果看JMA的意見,看NCEP(10hPa:60N-90N)平均溫度是比較準確..而且60N只是出現一次明顯的由西轉向東風的過程(圖3)..所以視為一次性增溫應該比較恰當..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5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清楚一次爆发跟二次爆发的具体界定标准,但就当时平流层环流变化来说,我记得没有偶极子再整合再爆发的现象,所以应该属于同一次爆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1-5 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xqinshan 于 2010-1-5 22:38 编辑

在一篇中文文献中(平流层爆发性增温的时空特征)看到,10hPa位置T90-T60从负到正且东西环流转向,称为Major增温,如果仅仅是T90-T60变正,而没有风转向则称为minor增温。
T90-T60为正,在元月22日,直到26日,但是T90的温度增加其实在18日就开始,23日就达到最大,然后下降。
我看到文献中认为增温时间定义是T90-T60为正的时间,也就是22-26日,而温度增长从18日开始,24日下降,确切的增温时间范围是这样的吗?

从这个10hPa的温度差可以认为有两次增温(Major和Minor),这涉及科学定义。 版主的图是自己做的还是从哪个网站拿来的? 今年很快也会有SSW?
DIF10hPa.gif
发表于 2010-1-6 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5# xqinshan

世界氣象組織(WMO)給出的定義是:
According to the WMOdefinition, a stratospheric warming occurs when the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10-hPa zonal-mean temperatures be-tween 85 and 60N is positive for more than 5 days.If the 10-hPa zonal-mean zonal wind at 65N is con-currently easterly, the warming event is categorized asa ‘‘major warming’’; otherwise, the warming event is categorized as ‘‘minor’’ (see Andrews et al. 1987).

另外其他意見是:
Labitzke and Nanjokat (2000) classified a SSW as a minor warming if there is a significant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at least by 25 K per week) at any stratospheric level in any area of the winter hemisphere. This temperature increase can be intense and sometimes also revers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but they cannot cause any reversal at the 10 hPa pressure level.


Minor SSW可以是平流層任何高度的局部性增溫,好像09年12月初的增溫過程中,60-90N中只有東亞這一邊有明顯增溫,大西洋則在較低緯的30-60N出現明顯增溫,60-90N溫度距平只是其中一個指標方便進行監察和研究工作,並不是絕對的定義;反而Major SSW的定義會相對比較嚴謹一點
Major SSW的特徵
1.10hPa持續5天以上60和85N(極點)緯圈平均溫度出現溫度梯逆轉(北高南低)
2.10hPa60N和極點之間位勢高度梯出現逆轉(北高南低)
3.10hPa65N緯圈平均風向變成東風
其中第3點是必要條件


在09年初的例子來說,你提供的T90-T60數據是Major SSW的第一個特徵看有關數據,由1月18日左右至1月27日有一次明顯的溫度梯逆轉(北高南低),2月9日至16日再一次出現溫度梯逆轉;在1月18日至2月中旬之中,60N保持住東風...當特徵1出現了兩次,但特徵3一路保持,應否視作兩次增溫?

我個人認為,2月9日至16日的二次溫度梯逆轉應該視作同一次增溫,因為東風在2月中旬前仍然保持並持續減弱,和一般Minor Warming西風出現小幅減弱並不相同,因此我傾向理解二次溫度梯逆轉視為溫度劇烈波動下的振盪...

而且用T90-T60有一個不足,就是當60N-90N全線轉紅,溫度梯就會減少(情況如2009年1月下旬),因此對於短期波動相當敏感...
詳情看http://www.21cma.net/viewthread.php?tid=3124&extra=&page=1
首樓的圖表~

我之前的圖表是NCEP的數據:
http://acdb-ext.gsfc.nasa.gov/Data_services/met/ann_data.html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1-6 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5# xqinshan
Major增温和minor增温对应热力动力关系又是怎么解释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6# dnt02
感谢提供的网站。
我认同波动的观点,SSW的发展与行星波有关。 看到前面的贴子,将臣用一些词汇“刷新”等描述2009初的增温,那么自1979年以来,2009的这次增温是最强的吗?当然又涉及强弱怎么判断的定义问题,或者说是否有这样的定义。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7# 将臣
简单说是行星波与基本气流的作用,将能量释放给背景,造成温度的上升以及吹向赤道的风,Coriolis力会减弱西风或使西风转向。
发表于 2010-1-6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9# xqinshan
http://www.21cma.net/viewthread. ... ;fromuid=4#pid23334
前几楼本来还有其他距平图,不过现在幻灯挂了,可以到CPC翻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8-18 14:29 , Processed in 0.02544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