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283|回复: 7
收起左侧

[理论研究] 极涡的衡量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4-6 0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還有幾個極渦副中心分佈在歐美洲北部

这个不叫极涡副中心,其实答案就是只有远东和白令海地区这2个冷涡达到了极涡的标准,其它位于北美的冷涡中心位势太高,达不到极涡的标准。加上远东极涡稳定,因此当然只有东亚偏冷咯。
发表于 2010-4-6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原》中,7月份北半球平均位势高度场上,极涡的闭合圈位势是532da(没有记错的话)。也就是说,夏半年极涡的位势高度增高,不能用冬季的508da平均闭合圈位势来判定极涡。
   
简单的道理,如果所有冷涡的位势在520da以下,难道北半球连极涡都没了?
   
因而我认为美洲北缘的那个冷涡,可以算作极涡。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原》中,7月份北半球平均位势高度场上,极涡的闭合圈位势是532da(没有记错的话)。也就是说,夏半年极涡的位势高度增高,不能用冬季的508da平均闭合圈位势来判定极涡。
   
简单的道理,如果所有冷涡的位势在 ...
li0627 发表于 2010-4-6 09:04
北半球夏季应该达不到极涡标准,只有冷涡才对。极涡不仅由位势米等高线来判断,衡量极涡的还需要考虑温度因素。夏季温度不低,当然位势米也不会很低了,如果把这种系统再勉强称为极涡的话,我认为不妥。所以在我看来北半球的确不是每个时刻都存在极涡,秋季、冬季和春季可以一直有,夏季就未必会一直持续。

PS:由于此帖是天气图分析,所以此话题不再作讨论。如果LS想继续讨论,可以分割帖子7-9楼到天气助手,取名“极涡的衡量标准”,然后可跟帖讨论:y4
发表于 2010-4-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援引《天原》的截图(注:这是电子版第一版的极涡相关截图。由于没有高级版本,只能套用第一版的图。在高级版本的纸质书中,图没有变化,但章节与内容有微调)如下:
   
a.jpg
b.jpg
c.jpg
d.jpg
e.jpg
   
部分截图内容与本讨论主题无关,可以无视。
   
在纸质书版中,《天原》对极涡的定义是:极地涡旋是位于极地(极圈之内)的大型冷性低涡系统,简称极涡。
   
因此,极涡的衡量标准,并不以位势高度作为绝对指标。位势高度值只是在定性之后的定量数据。真正的衡量指标,第一是冷性低涡的性质,第二是存在地域,第三才轮到位势高度值。
   
类比一下,如果副高中心位势米是5879gpm,没有588da闭合圈,难道说副高已经不复存在了么?!
   
极地涡旋与副热带高压都是对流层永久性天气尺度系统,无所谓夏季不存在极涡、冬季不存在副高的说法。
   
最后的更正是,7月极涡闭合圈是548da,比我想象的还要高。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鉴于在Q群中的讨论和查阅了一些天气原理的书籍,基本都认定极涡的定义首先是按照地域来定义,如果以对流层高层(300-100hPa)层面来看极涡是更为清楚的。其实说到底,极涡衡量标准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位于极地附近的低值系统垂直层面上的高度。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2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其中有一句话如下:

The vortex is most powerful in the hemisphere's winter, when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is steepest, and diminishes or can disappear in the summer.

意为极涡冬季最为强大,夏季是可以消失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0-4-6 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so much?:y29
发表于 2013-12-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具体的定义,教科书上的
发表于 2013-12-16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        polar vortex  Definition (english only)
This is a phenomenon that occurs during the polar winter in which stratospheric air moves in a circular motion, with an area of relatively still air in its centre. The temperature in the vortex is approximately -130 degrees F (-80 degrees C), which assists in the formation of 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s. Though usually more prolonged and colder over Antarctica, the Arctic polar vortex does form to a degree, and when the temperatures there are coldest and the vortex persists, Arctic stratospheric ozone destruction on Arctic polar stratospheric clouds has also been observed.
Definition source
San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 Atmospheric chemistry glossary, 2000 version.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8-18 13:44 , Processed in 0.0209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