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气象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阿龙头
收起左侧

[天气图分析] 4月21日分析及4月22日预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2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0# 阿龙头

     同是科班出身,但我认为槽线该南北断开,因为看起来是一个槽,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不信你查阅前一时次的图,和同一时次700的图,而如果您查阅中央气象台的图,又会发现和咱俩画得都不一样。
    我现在也在上天气分析这门课,难免定个槽,锋面之类的,会发现同学之间,甚至老师之间定的都不一样的,但是,每个人都能讲出自己对的道理来!所以我认为,只要不违背理论原则,这个东西“言之成理即可”。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表于 2011-4-22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我认为,槽线不一定要在西北风与西南风切变之间,某种意义讲,槽线切变线不分家的,所以我认为南边那段槽这样定也无妨(反而与700形势更匹配):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2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9# 阿龙头


     最后我想跟学长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们虽是科班出身,但不能拿科班的身份来显摆,以前不能,现在南气院的学生就更不能了(我们这些年在外面口碑并不好),伴随扩招,学风日下,部分老师讲课是“照本宣科”,糊弄我们(原谅我大不敬之罪),同学们或是不乐意听,或是机械地记住老师的话考个好分数,思考的成分很少。也就是说,我们在课堂上学得都是皮毛。
    这个论坛的前辈们,多不是科班出身,因此在一些术语的使用上可能不太符合“主流”,但是要论起专业思想,我感觉我再学几年都赶不上他们,他们在一些问题上的认识深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老师,这些前辈们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当然我论事不论人,不是针对学长的!从学长的分析来看,您的专业知识是很不错的,值得我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10# 阿龙头

     同是科班出身,但我认为槽线该南北断开,因为看起来是一个槽,其实是两个不同的系统,不信你查阅前一时次的图,和同一时次700的图,而如果您查阅中央气象台的图,又会发现和咱俩画得都不一样。 ...
马天师升级版 发表于 2011-4-22 10:36

这个我赞同你的观点,槽线的定法的确因人而异,只要有道理,就不能算错。至于分成两段的观点,我也赞同,分析槽线也应该考虑上下层配合,分析成两段,应该更合理一些。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而且我认为,槽线不一定要在西北风与西南风切变之间,某种意义讲,槽线切变线不分家的,所以我认为南边那段槽这样定也无妨(反而与700形势更匹配):
马天师升级版 发表于 2011-4-22 10:44

赞同!切变线定位的确不一定只有在NW和NS之间,这只是冷式切变线的分析方法,另外,还有暖式切变线静止式切变,他们的分析方法在这里就不加赘述了,但原则都应是曲率最大。其实槽线和切变线就是不分家的,而不是只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之所以称呼不同,是考虑角度不一样,前者是从气压场角度考虑,而后者则从风场角度看待。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12# 马天师升级版
另外我想告诉师弟的是,现在基层气象台对机器分析分天气图都要经过再加工和补充后再拿来分析,而不是用机器原始图,这是分析图前的必修课。那么为什么要订正呢?机器分析是用插值的格点资料进行绘制,只是考虑了高度场的曲率,没有考虑其他因素。但槽线应定在既是高度场曲率最大,又是风场曲率最大的地方,所以要进行订正。这也是我前面讲到的槽线是我经过思考分析之后定的原因。这些知识不一定在课上老师讲到,这就要大量参阅专业书籍,必要的话还可以和基层预报员交流心得,毕竟科班出身的人以后要一辈子和这些知识打交道,不只是爱好,更是责任,不了解这些常识说不过去。这是师兄的内心的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9# 阿龙头


     最后我想跟学长谈谈我的一些想法:我们虽是科班出身,但不能拿科班的身份来显摆,马天师升级版 发表于 2011-4-22 11:03

这话严重了,师兄绝对没有显摆的意思。在真理面前,人人都只是个学生。发帖就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是希望各位专家批评指正的;是师兄怀着对气象事业的热爱的。否则,师兄也不会子夜时分还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了,你说对吗?
       希望我的帖子能够抛砖引玉,使大家收获一点气象知识,更多的关注气象。思维就是在碰撞中才会产生火花,你说对吗?至于老师,毕竟是老师,毕竟有你学习的地方,望你谦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1-4-22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7# li0627
希望前辈多加点评!阿龙头上
发表于 2011-4-22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16# 阿龙头

从动力学的角度上来讲,把槽的位置定为(相对)涡度最大的区域,应该是最有实际意义的吧。

相对涡度既与风场流线的曲率有关,也与相邻流线上风速的变化率有关。同样,地转风分量的相对涡度既与等位势线的曲率有关,也与相邻等位势线之间密度的变化率有关。如果只是粗略分析,只看曲率就基本上可以了,也可以用地转风作为风场的近似,但如果要细究的话,应该还是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

涡度是风场的一阶导数、位势场的二阶导数,如果要计算涡度平流的话,还得再求一次导数,因此涡度平流受小尺度系统和测量误差的影响很大,需要对数据作充分的平滑后才能比较准确地获得。如果确认计算机所用算法已经充分考虑到了人工分析中所关注的各种因素,那么这种平滑的工作还是交给计算机去做比较好,直接看物理量场图会比较方便吧。当然,作为备份,全人工分析的能力也是有用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1-4-22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央台昨晚的手工分析,把700hPa槽/切从辽宁一直伸到安徽~湖南,中途不间断
线条末端也没有马版那样一路横穿贵州...是考虑了降水天气的分布吗??
     
UP70_2011042112.png
     

     
   
   
Prcp_1h_2011042120.png
PS. 鼠绘平滑曲线有点小技巧的~~{:soso_e14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世纪气象云 | | | 关于我们

GMT+8, 2025-8-18 14:23 , Processed in 0.02188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