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6号台风“风神”,从一开始预报不进入南海,到最后登陆深圳,官方机构预报不断西调,以结构不平衡、实际路径持续比数值运算偏西为特征,随后南海热带气旋有类似现象,都被气象爱好者通俗戏称为“风神定律”。 当年,在2008年风神之后,世纪气象对“风神定律”进行了一次检验分析与辩论。 其中,“将臣” 分析要点是: 在浅层分析上: 1.南亚高压、东西环副高、赤反和洋中槽的相互作用 2.雅库阻塞和日本气旋 3.近岸地形和台东单体 在深层上: 1.南北半球经向圈和季风的“烟囱”作用 2.非对称结构TC的引导层和数值对非对称结构TC的运算缺陷 3.变暖背景在初夏对高低纬暖流的作用 “eoj329” 也做了详细分析: 1、在預報上,最大的誤差是对西副高的減弱趨势預報失誤,总体來說对東环預報向风神東南延伸是正確的,的確為风神在呂宋向北移动帶來引导,只不过在西环關 鍵問題上強度預測失誤所导致,西环的確在減弱但没有崩塌,当兩环間的槽消失后,東环部分氣流注入西环作部充合併,使南海東北部高空仍然有東南氣流存在.為 后期风神登陸珠三角提供了基礎. 2、為什么风神在进南海后向較西方向移动? 我認為是风神在橫过菲律賓后期时,其在南海的环流圈出現一股中尺度強烈对流區有關.因為該对流活动足以影响风神受高低空引导氣流影响情況轉變.理由如下: a,假如按絶热上升理論,濕空氣上升強烈,氣压会下降的,温度隨之下降,尽管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結釋出热量阻礙了絶热直減速度,但在季风支援下,西半圈对流非常強烈,強对流快速發展是不可預知的,而且走勢不可收拾.而東半圈不爆發可能受阻于地形和東环阻塞了東側水氣捲入. b,在橫过菲律賓过程中,风神巳开始減弱,氣压回升,結构下沉理應受較低流場影响,轉向較偏北路徑,这路徑在风神結构較好时的確是出現过,但因為西側中尺 度大云團加快發展,导致西側云區氣压可能出現局部大範圍偏低,从卫星上看這云團足夠高足夠大,在风神登陆減弱的过程中云區进一步加強使风神中心結构不对 称,而云團是受高空東风引导一直向西移动和风神低层中心引导氣流层是不一致的. c,結果使风神出海后出現中心分離現像,实际上风神在南海大部分时間都是中心外露的,值得庆幸的是西环的強度是趨向委縮,加上进入南海的时还有季风支持,使中心維持在強对流帶的西北一角,当整个中尺度云團向西飘时,中心必定受到牽連. d,当对流區變得不太活躍后,系統向北分量加大,向西北移开始明显,但风神並没有轉向.因為伴隨高空氣流退至南海東北並依靠東环的支持,南海北部高低层垂 直风切減少,风神出現加強的有利环境,暗示风神結构有加固的可能,代表其不会減弱和受低层引导轉向,中心結构仍至少維持中低层附近氣流區,或有變高的可能 性.在強度上JTWC的反映是不錯的,只是在氣流引导仍是按照数值報的,但隨着副高的CIMSS氣流图上維持和卫星上风神的組織加固,后期路徑巳很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JTWC一直警告轉向的可能性,但停靠HK的美国航母編队在台风來时巳經緊急走了,显然老J內部一早巳經預計风神不会轉向) 可以說,在环境差时,风神受制其西側強对流影响出現偏西現象(但这是不能預計的);环境好时,減弱中的西环得到東环的支援,衰退的速度變慢,並在東退的过程中逐漸合併使中低层加厚. 3、至于"空氣場牆"的問題,风神当时的強度能否為其北側帶來較強的下沉氣流的確值得商議.后期引导氣流我支持西环殘体得到東环影响所至. 更多展开分析、图片与讨论,请见原帖: http://www.21cma.net/thread-1305-1-1.html |
引用第5楼enhiyaciox于2008-06-26 15:18发表的 :
雅库阻塞和日本气旋
对了,鄂海阻高维持,日本气旋南压似乎也是西环副高维持、东环低纬西伸的原因之一
冷低流场就是阻碍东环在同纬度西伸的洋中槽
.......
typhoonfreak在分析中提到过干暖空气墙的问题,我不太清楚那是什么意思,麻烦知道的人解释一下
GMT+8, 2025-8-18 13:23 , Processed in 0.01884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