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原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今名不同于古名的节气。启蛰改名于汉代,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名讳而改称,而后沿用至今。倒是传入日本的二十四节气,保留了启蛰之名。
惊蛰启蛰,含义都是差不多的,冬眠蛰伏甚久的蛰虫,开始苏醒活跃,并为春雷之声所惊动。时令为春,春季属木,木主生机勃发,连蛰虫也开始活动了(不过,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呵呵)。不过和雨水节气一样,虽然不少地方将出现初雷(代表强对流天气开始出现),但是春困的情况并不会有太多舒缓。而且,惊蛰节气是统计上倒春寒最为频发和剧烈的节气,阳盛阴未衰,“春捂”并不可少。雷声虽然可以惊醒蛰虫,却不大能震动春困之人,怠惰懒散的情志是阳春的常态,大家多加注意和排遣了。
游客,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10 才可浏览,您当前积分为 0
惊蛰三候的候应,分别是“桃始华(花)”、“仓庚鸣”、“鹰化为鸠”。在江淮江南一带,桃花开始绽放;黄莺开始鸣叫,春天真的到了。至于“鹰化为鸠”,大致是鹰隐藏潜伏起来了,而鸠出现了,让古人有了一种鸟变另一种鸟的错觉吧。值得一提的是,既然叫做“春”,桃花和黄莺的意境,都与情欲萌生勃发有关;“仓庚仲春而鸣,嫁娶之候也”,马克思同志的忌日,呃,不对,是π日,或者用比较俗的话说是“白色情人节”的3月14日,刚刚好是在惊蛰的二候,这不得不说真是一个巧合。这里祝愿天下有情人终成兄妹,哦,不对,终成眷属。
PS.日本启蛰三候候应,分别是“蟄虫啓戸”(应题)、“桃始笑”(较中国延迟)、“菜虫化蝶”(这个嬗变比较靠谱)。
好了,发骚完毕,进入正题,让我们通过长波形势、海气状态、季节热力场情况,来分析一下辛卯年惊蛰节气(2011.3.6-2011.3.20)的大气环流形势。 |